2012年6月29日 星期五

安養,絕非給錢了事



宋楚瑜前往創世基金會安養院探視植物人,並慰勉無私奉獻的志工與辛苦工作的護理人員。
省府團隊克服困難ˋ整合資源,不只照顧癱瘓省籍老人及身心障礙者也使經費短絀的榮民之家注入活水。
台東馬蘭榮家榮民列隊歡迎民選省長,並鼓勵宋楚瑜「困逆不失志」!
馬蘭榮家軍民同住-開啟省政府與軍方合作的先例

宋楚瑜主動拜訪退輔會主委周世斌,提出省政府與軍方「共享資源」的構想。這個構想就是設籍在台灣省的蒙古症兒,交由省政府社會處來照顧,而馬蘭榮家的部分房舍提供省政府運用,省政府以委託方式,委由馬蘭榮家辦理癱瘓省籍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的計畫。

很快的,獲得退輔會的回應。宋楚瑜的一次台東行程中,跨進了這個榮家,去看榮民老兵,去看這個榮家大家長酈仲棟中將。酈中將遵循行政院退輔會的老人安養政策,在不影響原來榮民的安養原則下,騰出部分房舍,撥給省社會處運用。對馬蘭榮家而言,產權不變,榮民權益不損失,省社會處又以經費回饋馬蘭榮家的整建修繕工程。
photo
1998年6月3日,宋楚瑜和年近百歲的布袋戲大師黃海岱老先生一起為關懷獨居老人公益廣告而入鏡。

黃海岱大師與宋楚瑜

黃海岱老先生是宋楚瑜學布袋戲的老師,宋楚瑜至今還會用閩南語唱出:「經書讀萬卷、武藝十八般、非是誇大口、智勇兩相全,在下齊天大勝孫悟空」。


安養,絕非給錢了事


錢從那裡來?

民國八十二年,這年年底台閩地區縣市長改選,民進黨率先提出「老人年金」的福利政策。當時國民黨執政的政府,推出「部分發給」制,自八十二年七月起,對六十五歲以下的中低收入老人發給生活津貼三千元,隔年七月調整對收入低於生活費標準一點五倍者發給六千元,至於低於生活費標準一點五倍至二倍間者,發給三千元。

民進黨老人年金的訴求策略,宛如滔天巨浪,凡是年滿六十五歲就發給。此役,雖然民進黨沒贏,但從此之後,「老人年金」必是選舉不可或缺的議題。可是很快的,選後在民進黨執政的縣市就面臨兌現困難的窘境,他們轉而要求中央及省協助,但是政府那有錢?

民國八十三年底的選舉更重要,這次省市長暨省市議員的選舉中的省長選舉,正是所謂開台四百年來的第一仗,民進黨老調重彈,「老人年金」怎可能缺席?

民進黨省長參選人陳定南,在宋楚瑜成為國民黨的參選人的半個月,就信誓旦旦的說,若在十二月選舉當選省長,一定在就職半年內發放老人年金,而且上溯至十一月份。

這筆半路殺出來的經費到底金額是多少,呈現各說各話的局面,陳定南強調,如果中央、省、縣市三級政府分攤,省政府一年只要負擔一百二十億元,但是省政府一算,如果全省都發給,一年至少需要七百二十億元。


將有限的錢用在真正有需要的老人

走遍全世界,很難找到膽敢要人民增稅的政府,但照這般情勢發展下去,「錢從那裡來」始終是解不開的難題。

宋楚瑜認為,解套的方法是把有限的錢,用在該用的人身上

他不惜搬出王永慶、蔡萬霖、許勝發等大企業家,還有李總統的父親李金龍老先生及他七十幾歲的老媽媽,向選民訴說:「一律發給五千元,只會形成資源浪費。與其齊頭式的平等,不如將這些錢用來補助真正需要的老人。

宋楚瑜強調政府如果有錢,他絕不反對發老人年金,甚至應該還要加強老人照顧的措施,政府許多的福利行政就是針對需要照顧的老人,給予必要的補助

他用甚為淺顯的例子說服他的選民。

以省政府補助老人洗腎來說,一次三千,每週兩次便是六千元,每個月就是二萬四千元。

宋楚瑜強調,「這遠比五千元還多出許多,問題不在給多少錢,而是在給得有沒有意義。如果每人平分五千元,其它殘障補助、輪椅補助、居家老人照顧等等,可能都沒經費做了。」


資源集中形成好的循環

很明顯的,如果老人年金的順位在前,只會造成政策上的排擠效應,該急該做的公共政策反而會被拋後,對整體省民的權益與安全,只有百害而無一利。反之,資源集中可以做些好的政策、好的建設,形成好的循環

宋楚瑜在任內設立了很多老人養護所,如省立彰化老人養護中心,遷建省立澎湖仁愛之家,擴大收容老人,整建省立屏東仁愛之家,補助彰化縣私立喜樂保育院興建癡呆患者住宿家園等等。

台東馬蘭榮家、省立台北仁愛之家頤苑自費安養中心台灣省寧園安養院,則是其中整合社會資源來照護老人較著名的案例。馬蘭榮家由省政府與國軍退輔會合作而成,頤苑由公辦公營轉型公辦民營,寧園由無到有,都以最少的錢,發揮辦理老人安養的最大效果

還有一個最大的特色,這些成功案例都是為做事而做事,就地取材,就現有資源加以整合運用,從未大興土木,絕無一絲一毫浪費,非常符合宋楚瑜性格的特色,他很希望這些合作成功或公設民營的個案,能多多推展擴散,不僅南、北、中、西、東都有,而且普及社區化,以致達成「社區照顧」、「福利社區化」的理想。

「凡事都要為未來著想,總要跨出最困難的第一步。先一個一個做,接下來做的,就有了參考模式。我們必須趕快做,照顧的資源就能不斷的累積與整合。」宋楚瑜說。


馬蘭榮家軍民同住

顧名思義,馬蘭榮家是照顧榮民弟兄的,床位有一千一百四十個,當時住了榮民將近一千人,這是政府遷台時最早實施的社會福利機構。

要造一個新的安養機構,土地、房舍及人事,樣樣都得要一大筆錢。

在宋楚瑜擔任國民黨中央委員會秘書長時,就曾向李登輝總統建議馬蘭榮家可以好好重新規劃,沒想到這個事情等到他到了省政府,才從他開啟了省政府與軍方合作的先例,但這有一個背景故事。

在政府還未開放赴大陸探親之前,有些老榮民與一些智障原住民結婚,生下子女有的患有遺傳性蒙古症(或稱唐氏症),大約四百多個。當時退輔會因經費逐漸縮減,再也沒有充分資源照顧,宋楚瑜就主動拜訪退輔會主委周世斌,提出省政府與軍方「共享資源」的構想。

這個構想就是設籍在台灣省的蒙古症兒,交由省政府社會處來照顧,而馬蘭榮家的部分房舍提供省政府運用,省政府以委託方式,委由馬蘭榮家辦理癱瘓省籍老人及身心障礙者的計畫。

很快的,獲得退輔會的回應。宋楚瑜的一次台東行程中,跨進了這個榮家,去看榮民老兵,去看這個榮家大家長酈仲棟中將。酈中將遵循行政院退輔會的老人安養政策,在不影響原來榮民的安養原則下,騰出部分房舍,撥給省社會處運用。對馬蘭榮家而言,產權不變,榮民權益不損失,省社會處又以經費回饋馬蘭榮家的整建修繕工程。


頤苑由公辦公營轉型公辦民營

省立台北仁愛之家頤苑自費安養中心位於新店市,隸屬社會處,院民及員工數眾多。八十四年省政府規劃改型公辦民營時,為顧及院民與員工心理上的調適,曾召開一連串的會議、公聽會、員工座談會,甚至協調會,仍引起員工與院民激烈反彈,一度還要準備聯合向總統陳情。其後採任務編組方式,由專業人士輔導員工、院民,才漸漸化解了阻力。

八十六年經公開公告,徵求受委託人,入選的是財團法人天主教會台北教區,委託期為五年。

八十六年七月起,原有關人員、設施、業務,全部移由天主教會台北教區接辦,教會所屬耕莘醫院,每星期都派醫生前來安養中心,為老人們做醫療服務

以前醫師服務安養中心的意願並不高,自此問題迎刃而解

既是公辦民營,省立台北仁愛之家仍對頤苑負輔導及監督之責,省社會處仍每年編列預算一千二百餘萬元支應,但支付用途改變為補助原住民院民的收費差額,不過接受補助原住民的平均年齡為七十六歲,這筆預算可望愈來愈少。


新辦寧園作為癡呆老人之家

位於新竹縣湖口鄉的台灣省寧園安養院,屬於新辦公設民營委託性質,也是台灣省第一所公設民營老人癡呆症的專責收容養護機構

省政府計畫依公辦民營模式來辦理,但乏經費購地建屋,設備也是一大難題。宋省長與社會處唐啟明處長再三研商,相中湖口新竹就業講習所土地與房舍,報請建議行政院無償撥用。

新竹就業講習所原作收容未滿六十歲榮民學習技藝與住宿之用,由於榮民逐漸年邁,功能日漸萎縮,設備和土地處於閒置狀態,省社會處有意重新利用,使它成為全省中重度癡呆老人的養護處所,符合多數人的利益,行政院自是樂意成全,並由內政部獎助經費三千萬,加上省社會處八百餘萬元配合款,終能整修房舍使用。

宋省長欣悅老人癡呆症者有了一個家,親自為養護所命名「台灣省寧園安養院」。

受委託者亦經公開徵求及評選產生,財團法人天主教會新竹教區成為老人癡呆症者的照護人,也由耕莘醫院負責提供充足完善的醫療服務。


建構整體性關懷老人服務網絡

照顧老人除了必須付出較多的心力之外,往往因為欠缺專業諮詢,令人常感心有餘而力不足。省衛生處所屬省家庭計畫研究所經過完善規劃,於八十七年七月在省立台中醫院成立「大台中地區老人照顧諮詢服務中心」,可說是省政府爲關懷老人邁出最具體而微的重要創舉

因應人口變遷的實際需要,該服務中心的特色之一,是設立「單一窗口、多元服務」的模式,來從事老人照護資源的整合運用,建立整體性關懷老人的服務網絡。服務範圍包括失能或失智老人居家生活照顧的醫護知識指導、技能訓練與教育服務,老人生活輔助器具展示與介紹服務,以及照顧者支持與喘息(暫托)服務等。

這個服務中心也是整合社會資源的一個成功例子,它廣泛連結社區公、私立醫療、養護機構,以及社政單位、民間公益團體的力量,只要民眾以電話或面談方式提出申請,該中心便能提供有關老人照護的完整、多元又廣泛的資訊與諮詢服務,並可提供協商與轉介安置,以發揮完整協調配合、積極服務到底的追蹤服務,減少民眾到處求助,往返奔波的辛苦與無助感。


責任倫理不可缺

依據政府推估,到了民國一○六年,台灣的老人與十五歲以下幼年人口的比率相近,此後老年人口將超過幼年人口數,人口加速老化

政府財政日益艱困,對於老人安養等種種的社會問題,絕非給錢、施捨式的津貼措施所能了事。

每遇選舉,支票滿天飛,老人變得很重要,究竟是為了選票,還是有心照顧老人?

只會發錢,一時討到了選票,但是未來怎麼辦?

與其發錢給老人,不如盡安養之責。」宋楚瑜這麼認為。



節略轉載自商周出版社「寧為劉銘傳-宋楚瑜的僕人領導哲學」/資源整合篇/第十六章 安養,絕非給錢了事,方鵬程著,2006年10月出版


photo
1994年5月11日,宋楚瑜訪視宜蘭縣南澳鄉,特別探望原住民年長老婦、她臉上尚有傳統的刺青。

宋楚瑜探視宜蘭南澳的原住民長輩

photo
1995年1月23日宋楚瑜省長至花蓮榮民之家探訪榮民,從榮民揮旗和臉上的笑容,可以感受出他們彼此間的情感

宋楚瑜關心榮民

宋楚瑜對榮民的感情,除了他自己是老兵之子外,還可從兩件事感受到:
(1)很多榮民直到晚年才結婚生子,婚配對象不乏智障人士,以致所生之兒女多有遺傳性智能障礙的情形。以往榮民及其未成年殘障子女都由退輔會照顧,但隨 著民情轉變,退輔會的預算常遭刪減;因此,當退輔會無法照應榮民時,宋楚瑜就主動代替退輔會,接替照顧榮民的擔子,因為他認為,只要是設籍在台灣的省 民,他就有義務負起照顧的責任。
(2)榮民老成凋謝,人數逐年減少,榮民之家也因經費裁減而迅速破舊。他主動與退輔會商量合作,由省府出資翻修榮家,而榮家也將多餘的房舍借給省府, 用來安置年長患有慢性疾病的省民,彼此幫助一舉兩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